2012-12-09

卡西米爾評論:MVB推動電子書與MVB-Netto合作案

讓人進退兩難的指難

MVB關係企業libreka!電子書商店與Netto折扣連鎖超商簽訂電子書合作案,反促使自己處於不利地位。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總主編托爾斯坦.卡西米爾(Torsten Casimir)認為,零售書店業者對MVB這起電子書交易案憤慨不平,這是可以理解的事,不過在他們憤慨情緒中,卻只有部份說法能夠使人信服。一次並非完全公正的調解嘗試。

德國出版書商協會關係企業MVB推動電子書業務,與Netto連鎖超商合作。零售書店業者不容許MBV與競爭者合作,這篇訊息引燃業內人士新ㄧ波辯論話題。若把協會視為一家經濟事業體的角度來看,哪些是協會該做的事與哪些是最好不要碰的事。多數的書店業者把MVB與協會的一項圖書政策,評擊為圖書貿易的一項缺失。

MVB與Netto簽訂電子書交易合作案,零售書店發表五項指謫要點:

一家經濟事業體的幕後業主是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協會宗旨是為協會會員謀福利,而非為業外企業。
 協會企業,特別不該與協會會員企業的競爭對手合作。
 MVB與Netto簽訂電子書合作案,MVB對協會與MVB對協會會員不夠透明,並且沒有作出及時通知。
 協會組織集團發起政治與經濟活動,是以出版社利益作為優先導向。這也同樣適用在電子書平台libreka!,而libreka!又是Netto折扣連鎖超商電子書的後台供應平台。
 只要MVB是透過這種合作方式向次要市場推動電子書業務,零售書店業者在市場上在與非零售專業業者競爭時,就會迫於面臨不等層次損失。

零售書店業者反對MVB-Netto合作案提出五條先入為主非議論點,從頭看到尾,論述內容似乎言之鑿鑿(零售書店發出憤怒之氣,這是讓人可以理解之事)。不過若是再仔細多推敲幾眼,就能發現到這裡面所持的幾項論點,內容說的就籠統了些。這些論點失焦之處,該由協會組織委員會與協會控股立時提出澄清說明。協會在圖書業定標座位的落點處,是協會與協會在擬定未來推動圖書業經濟政策時,可朝向定標位置作出調整。不過協會要朝著市場定位方向前去,這是有它的順序步驟。

libreka!基因組合就好像是為進退兩難而創造出來一般。建構Libreka!電子書平台的出發點,是要協助圖書業發展電子書商務,儘可能幫助許多出版業者藉由這個平台銷售出版社的電子書產品;這個平台還有可能讓零售書店同時也成為數位圖書市場中的ㄧ環。就目前這個時候來看,由書店業主經營的零售書店在libreka!電子書交易市佔率卻僅佔約2%。零售書店業者對《圖書業解決方案》的相關協助,顯然比原始預期的少許多。

倘若出版社仍然期待自己能在libreka!出示值得讓人一提電子書銷售成績,出版社就只有在MVB的激勵之下,也將他們的書、甚或是以libreka!作為調整出版產品的優先平台。出版社電子書產品,不論是從數量或從品質來看,不僅還看不到遠景,也看不到出版書目。處在這種情況下,libreka!就必須積極扮演起電子書交易平台的重要角色。讓電子書普遍出現在線上,這就成為兩方實現圖書政策委託案的前題條件。用同樣的思維邏輯,MVB在與Netto展開電子書合作案怎麼就會陷入失去風評非議,指稱MVB若是想跟Netto合作電子書,就是有目地對零售書店業者失信。

零售書店從另外的角度看這件事過程,這是想當然的事。圖書貿易往來時,MVB在Netto合作案上,同時有兩次越界,以致讓Netto無法在那時出示在場證明:於是他們就從第三方來證明自己參與圖書市場。他們提出自己的商業解決方案,使用自己的名稱作為銷售電子書平台。

也許這是圖書政策一種委託案的擴展,而這讓協會中的許多會員解讀成是一種過度擴張展現。協會會員們要取得再次的合作共識,這就像是要討論合作的談判底限一般,這在MBV進展經濟談判的可議空間上,這些就變的在所難免。現在若把一次核准動態就這個角度來作出冷靜考量,就會發現出可惜之處(這並非只對MVB如此)。

libreka!對零售書店與(!)出版社來說,可能就只有好處,抱持這項論點的人,這個論點就只有當libreka!是以電子書通路平台對外運作,而這個平台要能夠涵蓋所有電子書行銷通路時才會成立。許多批判人認為,誰要是壯大圖書業外競爭業者實力,就是在削弱協會零售書店會員的競爭地位,他們對Netto合作案是抱持基本對立態度,這些人也許言之過早了些。MVB的libreka!平台與Netto折扣連鎖超商,與蘋果、或是與德國電信合作,到了後來,libreka!也會對實體書店在電子書交易方面帶來優勢,看來這樣的想法,完全有悖一般常理,於是獲得的掌聲並不多。

還沒有人反駁這種想法。顯然某種事實就擺在眼前。MVB果然能先架構在libreka!電子書平台基礎上,使得出版社電子書產品讓零售書店從libreka!電子書平台上獲得有效訂購訊息。這就讓我們想到,libreka!放棄採用對顧客使用不便的DRM,以及提供經銷電子書的利多折扣條件。也許外界對libreka!抱持有些似是而非的看法,libreka!從事電子書交易,它是在用最寬廣角度在容納百川,容許它在有些事情上處理有些不實,然而就大用本質上,其實這是要真正促使libreka!平台將電子書業務推廣的順暢。我們必須承認各界人士對libreka!期望甚高,而憤怒的真實風暴,一如目前大家熟悉見到的爭論一般,在未有保護下在外界打起筆仗。

有部份的零售書店業者有段時間把MVB視為是德國出版書商協會組織架構上的滋事份子,協會最好今天就當機立斷與MVB作出切割。然而這些人氣憤的不見有理。倘若沒有MVB,與MVB企劃出它們最重要的產品來為協會籌足到運作資金,這就可能導致協會出現財務資金短缺的痛苦缺口,而這就會引發協會無法對旗下會員在圖書界發揮應有的組織功能,或者這只會把會員會費給拉抬到不怎麼親切的高價位。

至於對MVB發出怨言之人,認為零售書店的圖書交易讓MVB給濫用,使用會員繳納協會的會費,而MVB在為零售書店樹立競爭對手,這就好像把鞋子反過來穿。從MVB經濟運作模式來看,就從來沒有從零售書店繳納協會會費拿出一分錢用在架構libreka!上,而協會照常是在圖書業界順利行使組織應有功能。 一方說法是,把圖書界的電子書平台堅稱具有某種多邊交合優勢,會比那些謾罵之人所持的缺點還要更勝一籌,究竟誰是誰非?出版發行人與書店業者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與協會共同作出徹底研究 ── 不過請您不要對這會得出什麼樣的答案毫無概念!在圖書生態系統運作下,一個利益組織團體當然對於一家企業經濟運作的基本規則發生作用,就算是MVB本身,最終也是為協會會員所關切的圖書利益在運作它們本身的事業體。

後續談話當然就讓人看到圖書業內人士對電子書相關業務的看法並非一致。與其讓各方看法不同,倒不如把理智的成本利用評估讓雙邊交易夥伴社群進行評測。就連出版社與MVB之間往來,也是依循這樣的檢測標準在進行衡量。這樣的評測,是要找出MVB能否把企劃產品達到應有的普及度。僅僅是這樣的評估,在libreka!單位事業體上進行評估,也正如用圖書流通目錄(VLB),圖書雜誌(Buchjournal)與德國出版書商週刊(Börsenblatt)進行評估是同樣的道理。至於參加評估業者的背景如何,這在進行成本利用分析時並不代表什麼,但是行銷強度就有一定意義。參加評估遊戲的人可自行決定,沒有一致性義務就不要參加。那麼,這場遊戲機會就讓給別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