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2

心靈地圖大師:傑夫.貝佐斯打的一場洲際虛擬爭霸戰

一開始時,是許諾,還有在“.圖書”網域內的許諾

目前在網路管理台幕後發生的,就是企業在劃分明日的市場。網域名稱,就好比,現在在為此極力爭取分配的網路巨咖亞馬遜,而從這變現出國家土地征服者的數位心靈。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發表的一篇專文:

南極現場:勢力大國與週邊國家在為各自利益劃分區塊,這為的是確保明日的原物料有一定的儲備量。這對偏遠地帶的國家來說,多半是ㄧ場無聲的過程。而這要是發生在地球上人口稠密的地方,好比環列在中國東海的群國,就會在政治地緣上造成衝突。

網路上演虛擬洲際爭霸戰,這跟南極現場上演的,其實沒多大不同。尤其是對大型網路集團是如此,好比亞馬遜。為了確保熱門頂級域能被集團使用,而這個頂級域又是從網路管理機構,這指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所分配出來的網域名稱,於是這些集團大咖就想透過這種方式來拓展地盤,以至能在特定市場上擁有主導地位、或是藉此加速集團的成長腳步,不去管市場原本參與者對此喜歡、或不喜歡。

到底什麼樣的心靈素質是隱身在這策略的背後?為什麼大型集團要這麼努力拓展市場地盤,這讓我想起在網路上,特別是美國網路企業打的市場爭霸戰。也許,他們在這方面還在重覆美國拓荒時代的範本 ─ 當居民是在以»拓荒者«的角色朝著大陸西部一塊開放領土上墾荒,為的就是在那裡取得土地,若是這些土地本來是屬於原住民所有呢? »拓荒者« 提到的邊境國家,仍然還是不斷地移向西部大陸開墾,而活在這背後的印地安人,如果不是遭受這些人的殺害、就是被欺壓。就拿美國歷史學家Frederick Jackson Turner在1893年出版的一本著作《美國歷史上的拓荒者》為代表說明,這書將美國人在當時曾歷經這種的邊境經驗提出探討,用特別的方式來展現美國人的性格 ─ 在《舊有》的世界留下慣有情感 ─ 一種對追求自由的嚮往,以及一份未受關懷的感傷。

美國»拓荒者«在當年移民拓荒的運動,開拓者從這表露出的精神,時至今日,這還是在被人喚起著 ─ 在1960年代,是否太空計劃的起步,或有鑒於網際網路的發展,出現類似好比拓荒時代為追求自由而有的許諾。只是,這一次是把這許諾,從拓荒的邊界移到虛擬的數位空間上。

網路業內的巨咖業者,就如亞馬遜,蘋果,臉書,與谷歌這些集團大咖,當中有部份的業者(有意)顛覆圖書市場,這並不是偶然才發生的,這些巨咖是要把企業座落在美國最西邊的天然屏障地 ─ 這裡曾是最後一批移民者遠渡重洋在美國大陸上拓荒到達最遠的邊界,到了20世紀後半期,那裡就發展成為今日的矽谷。虛擬大陸裡的移民就把那裡當作是通向外部的幹道,這些人是在重覆著美國拓荒征服者所留下來的範本。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自己也是有»拓荒者«的精神,他並只當一名業務為滿足,而是要憑著自己的本事,與所屬團隊一起為亞馬遜商業地盤衝鋒陷陣,他要不斷突破自己的框架,這為的就是跨到別處的商業領域。貝佐斯要用自己的方式,是可移動的,是用「現代化」的商業模式來取代在虛擬大陸裡典型征服者先入為主的貿易文化。

征服數位土地的過程,這說來就要從一張「心靈地圖」的繪圖說起,在那上面,亞馬遜的企業願景被描繪了出來 ─ 這也就是說,是將亞馬遜「全方位商店」放在全球化的尺標上,藉此來與所有的媒體進行接洽,並盡可能將所有其它的貿易商品極大化;亞馬遜本身不僅只是媒體(圖書,影片等)的製作人,在市場上同樣也是在推動媒體商務,提供雲端服務,收購日報等……《全能銷售家》(Campus出版)的作者布拉德.史同恩(Brad Stone)在書裡就把傑夫.貝佐斯在事業上的衝鋒陷陣寫的非常深刻。(左圖:亞馬遜是多麼想用大姆指舉起“.亞馬遜”,但是鄰近亞馬遜流域的居民抗議)

從一開始,數位心靈地圖對本土產業是興趣缺缺。這些產業只有在能夠談得上是(圖書)的供應業者時,這才會被視為是貿易業務夥伴,而這才會有被需要的可能性。在源頭行使的權力與結構,與自己的行事曆是背道而馳,這如果不是被自己忽略、就是被低估(而這些權力與結構的法律框架是受到人們普遍奉行)。

征服者與傳統行動家的思維模式 ─ 這若用在圖書貿易上,說的就是出版發行人與零售業者 ─ 這些人幾乎就無法在意見上達成一致看法。亞馬遜來自「舊」世界的同事,最後是文學經紀人拉里.科爾西包恩(Larry Kirshbaum)想要建立亞馬遜出版社,很快就被亞馬遜集團否絕掉。

數位心靈地圖要走的下一步,就是預定名稱。於是對網域名稱就有所要求,將「要求的名稱」登記註冊,這在特定的商業領域上,就能確保它的權力與影響力。在網路上擁有通用頂級域的業者,就能明顯超越競爭對手。頂級域裡的「通用名稱」有1.000多個,這些也是從自然定義所引導出來的網域名稱,這也就是亞馬遜在頂級域為“.圖書”在打的一場硬戰。這個名稱是亞馬遜歡喜出了高價購得的,並將它登記在ICANN的「數位土地所有權書」上。

一個像是“.圖書”這樣的網域名稱,這象徵的該是一股力量,這股力量不僅只是在網路上行使,更該是還有一股沛然力量從中奔流而出。就拿Amazon.book、或Kindle.book的網頁來說,在網路上,這可相當是書籍與電子書的同義代名詞。網友經由谷歌為搜尋書籍所提到的相關問題,而谷歌在ICANN與亞馬遜同是競敵。網友在Google Books看到搜詢結果,亞馬遜的新網域名稱就會先跳進來。但這並不表示,ICANN董事會就會審核通過亞馬遜期待被分配到的網域名稱:因為它還有八位競爭業者也在角逐,就如之前提到,谷歌也列在這些業者當中。

不過,亞馬遜並非單單以“.圖書”就滿足,而是在被分配的後續「通用名稱」上還有所要求,好比“.作者”、“.閱讀”、“.移動”、或“.影片”─ 一旦企業想要這麼做,這就讓圖書,書店商貿與媒體界與整體有關的定義網絡跟著一起緊繃。

目前,ICANN,及其所屬委員會,企業界大老、政府相關部會,和其它院方機構在共同研擬一部數位世界地圖,在那地圖上劃分邊界,由該界內所屬集團進行管理運作。這樣的一個過程,就讓人想到,西班牙康基斯塔王朝與葡萄牙在1494年是怎麼在瓜分南半球 ─ 而這是發生在»美洲大陸« 被發現到後的兩年。那時候,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托爾德西里亞斯條合約以46°37'東西經作為兩國遠洋探險的勢力分界線。從真實面與數位面來看,這兩邊的世界當然有基本上的不同:在網絡上,新穎的定義世界就從虛擬式的國家與省份中被發崛了出來,這些在對照起真實的世界後,才得以從反差中讓這些新生概念逐步形成。

這段歷史有著諷刺的意味在,亞馬遜所選用的網域名稱,偏巧不巧在地理上(和神話上)確實有這樣的地方。去年,當亞馬遜為ICANN同樣貼出告示的頂級域“.亞馬遜”而遞出了申請,這可就把鄰國的亞馬遜洲給惹毛了:巴西亞馬遜洲與秘魯政府代表向ICANN政府利益的政務諮詢委員會(Governmental Advisory Committee,簡稱GAC)提出抗議,反對讓一個地理所在的網域名稱用在商業用途上,而這是從企業自身要求出發。現在該是有位顧問得要提出解釋,支持與反對亞馬遜申請它的理由是什麼。一項終極審判還有待決議。

數位式康基斯塔在發展到後來的階段,排列順序是前、是後,這早就在進行,這關係到被劃分市場的征服者,而他們是越來越與傳統式的順位概念連結在一起。這要是用在圖書工業時,這個意思是說:亞馬遜經營書籍與零售貿易的商業模式,並試圖,以提供亞馬遜數位閱讀機(Kindle & Co.),以及透過優勢企劃案(Prime)來助長聲勢,運用「預前快速送貨」(anticipatory delivery),現在亞馬遜也在發行虛擬貨幣,類似印地安人一般,把亞馬遜裝扮的十分俏麗,以便與「新」世界連結。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人見過圖書貿易呈現繽紛的一面,已然發展好幾百年的貿易結構,這含概它在建築實體上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商店,百貨公司,購物中心),也含概從事圖書貿易連結出各種的工作表現,就沒半個人擔憂過亞馬遜。獨立書店貿易該把自己武裝起來,而不是用外在的樣貌來自我安慰,在未來,圖書貿易只會用一種儲備的方式而存在,而這有它的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