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的連鎖店,能不能再多一點呢?這個問題放在現在,許多獨立書店業主以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堅定語氣回答:是啊!將主要書店所在地緣附近加入一家、二家、要不,就三家連鎖店進去吧 ── 店與店連結的本身,這尤其和一件事有關係: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工作。
獨立實體書店進行連鎖的背景隱藏著業主的期待,希望有那麼一天,獨立書店補貨時,透過連結帶出更有效率、更大量的訂購數量份上,這能在書店的會計帳本擠出多一些的利潤。到底獨立書店的這個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被問到的獨立書店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顯得小心奕奕。獨立書店在地方大聲疾呼採取書店連鎖化的策略,這只有在獨立書店在市場面臨存亡之際,才不得不走的「國王大道」。獨立書店卯足全力拓展自己的地盤 ── 到頭來走到哪裡去?小公司終究只能對重量級的大咖同仁行注目禮。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那裡討論的議題多半是,該如何解決經營問題、該如何節省開支、以及如何把共識的凝聚力鞏固起來。有的時候,就連這句「吃虧就是佔便宜」(少即是多)的這句格言也能派得上用場。
雖然如此,或者該說,正因是這個緣故:如果德國聯邦境內積極的實體分店在進退時持著保留態度,就會少一點地方主義的個人色彩。哪家獨立書店在自己的直屬範圍區域(他熟知別家店,要不,就別家店熟知自己的店也成)組成一個書店網絡連線,這就能分散經營危機,並且能增強商店品牌、銷售活動概念的磁吸力。我舉個例子來說,Libri物流前市場行銷部主管安奈羅思.包莉奇(Annerose Beurich) 讓我們看到「故事」書店(stories!)在漢堡Eppendorf地段創業成功的典範(部落格連結);現在,包莉奇在漢堡市中心Hanse-Viertel地段上拓展她第二家故事分店就離漢堡地鐵站Jungfernstieg不遠處。2011年的秋天,一家小小的獨立書店,選擇在漢堡市中心開設一家分店 ── 而佔地兩千平方米的泰禮雅就矗立在故事書店的門前。您就實話實說:自己可曾想到竟會有這樣的事?過去多年以來,這樣的情形是正好顛倒。就從這個例子上,讓我們看到獨立實體書店的行動得要積極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