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想要席捲書市便在自己的企業王國打造圖書天地。現在,這家網路企業集團在商業模式上也越來越朝向聲音領域作出整合。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 提出他的觀點:
就如美國的一位同仁所述,亞馬遜佈署圖書架構與提供商業服務,一直不斷朝向建構圖書整體生態系統的方向前進。先是在整體圖書業內以比較小型的規模讓所有商業層級與企業服務配套建構逐一齊備 ──「萬花筒裡的圖書天地」。亞馬遜策略的所有評價層級都在亞馬遜企業體的屋簷底下進行,這就難怪亞馬遜的成長力道會表現如此強勁。從亞馬遜在出版發行的行動上,能讓我們看到一些跡象,擁有自己群眾基礎的作者,如果說,亞馬遜提供比較好的合作條件吸引他們進來進駐;另一方面,在傳統出版社那裡又能為「作者與讀者溝通網」提出一種更直接的保證來進行合作。這麼一來,亞馬遜就能不必先投下建設的成本,就能擁有理想的企業資本來為亞馬遜的圖書之家打下地基,並獲得商業利潤。
亞馬遜在拓展事業版圖之際,配上閱讀器Kindle的助陣,就像如虎添翼一般起了關鍵效應。Kindle在美國市場動輒百萬套的銷售量,加上其它國家跟著一起搖旗納喊,亞馬遜先是把讀者從紙本書轉向電子書的使用轉換率拉高。亞馬遜先讓Kindle用戶在Amazon Prime註冊為使用會員,除此,讓他們享有免費借閱電子書的新型閱讀服務,然後在這服務上頭還附加上一項好康,讓他們閱覽亞馬遜數位書目,在稍後的時候,也許讓他們買下這本電子書。亞馬遜並非只對新客戶提供這套借閱模式,而是這套模式逐步把出版社擠向一種商業模式,亞馬遜自己 ── 從例外的角度來看 ── 甚至不是這麼發展起來:在德國市場方面,PaperC也才剛對閱讀使用率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