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度營運報告書 ── 企業策略處在評估階段
從零售業2011年企業年度營運評比來看,營收比例呈現上揚的類別出在非書領域,正好相反的是,線上貿易的營收表現還處在不怎麼多的階段。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副總編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提出她的評論:
從零售業2011年企業年度營運評比來看,營收比例呈現上揚的類別出在非書領域,正好相反的是,線上貿易的營收表現還處在不怎麼多的階段。德國出版書商週刊副總編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提出她的評論:
許多來自其它領域的行業在作業內年度營運統計評估時,很少能做得到像是書店業一般,能夠評析的這麼詳細。不論零售企業規模的大小,都能從這本統計報告中,就一些已然成功的企業例子,以及,一些還有待企業去訂立成功目標的例子中,從中解析、研擬出企業自身的發展策略。
好比,非書商品的概念在大型書店是急速的在膨脹,而紙本書在許多地方的零售店,都被擠去當幕後背景。從介於十一人到二十人企業的年度營收表現來看,過去這段期間,從這些企業年銷售的表現來看,書籍的附帶商品就幾乎佔去企業整體銷售的五分之一。附帶商品的比例在攀升。非書概念看來是一條可行之路。這在小型商店的銷售比例佔14%,比例明顯在倒退,這數據就有些的牽強。
另一方面,從線上策略來看,從一百七十七家參與圖書業年度評比調查的書店業者,他們全部表示,寧可透過線上通路來醞釀、製造出更多營收。不過,若從企業年度成績評比來看,又明顯看到線上營收仍處在寒冷的顫慄時刻,透過網際網絡管道所獲得的收入,在書店的整體營收才剛到1,5%。就算列屬在大型級別的書店業者,沒人超出2,7%的銷售比例。這些數據,與亞馬遜在網路上逆向操作的營收表現,以及營收呈現下滑的實體書店,透過網路銷售所得的比例,可說相距甚遠。在線上通路上,大家都要急起直追,這句格言用在這裡就對了!
在線上通路大家都要多加把勁,這在所有人看來,這也包括電子書銷售。在那裡,順勢療法劑量就成了企業現在的報告,以近乎零值方式在自行隨處移動。看來,企業要在數位化銷售走出一條成功之道,方法不同。
企業出現有趣的一個轉折點,顯然就在採購團體。有一段長時間,企業把優勢給聯結在一起,尤其是小型一點的企業。這段期間,不僅是最小的企業體,也包括大型的企業體,在一個聯結協同下,以7%來採購他們的商品。只有走中間路線的企業,能夠走出他們自己的路,然而,這並非是最不好的企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