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4

長雲的故鄉,表現多元文化的一面

約可西先生,為什麼發掘紐西蘭作者,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法蘭克福書展今年的主題國是紐西蘭。許多人一聽到紐西蘭,就先聯想到如夢似幻的人間美景。那麼,為什麼發掘與閱讀文學,這對位在天涯盡頭另一端的紐西蘭,讓人也感受出它的價值感。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哈特姆特.約可西(Hartmut Jäcksch)在柏林MANA出版社擔任主管,本週週日專欄就由他來發表論點。

紐西蘭,是位在「天涯盡頭另一端」的小國家。在整個諾大文學體系下,至目前為止,這個國家的文學特色受到書友注意的地方還是太少。一流作家在處理大氣魄的寫作題材,要把自己遠離世界文學中心,幾乎沒有機會。會用評價的眼光來檢視個別的文學作品,從文字的品質釐出因果聯屬性的人太少。今年即將上場的法蘭克福書展,就提供我們把文學學術眼鏡給擦拭乾淨的一個可能性,進而認識世界另一頭的作者群,以及紐西蘭的文學主題在談些什麼。

從一個國家表露出來的文學面貌,常常也能從ㄧ個國家的社會群體、或從文學表現的時間當下,也能從歷史以往的歲月脈絡,發現到自己是其中的一環。就因這個緣故,毛利人就用文學語彙,長雲的故鄉(Aotearoa)來形容紐西蘭是個怎麼樣年輕有為的國家,他們從文學中流露出對這一片土地的迷戀。只讓少數幾個世代就把紐西蘭社群引領到今天,悠然在文學的藍天白雲間。

紐西蘭的居民主要是由兩大族群組成,也就是從歐洲移民過來的Pakea人,以及移居到紐西蘭第一批的原住民毛利人。這兩大族群必須找出彼此共存相同點,首先,這就要發展出紐西蘭自有的文學風格。讓人覺感到有意思的地方,是得知Pakea人在移居到紐西蘭之前,毛利人還沒有自己的書寫文字。對於毛利人來說,過去一直都是以口耳相傳來傳遞訊息。從歐洲來到紐西蘭移民,來自不同的歐洲國家,在那,卻是什麼都得用文字記載下來。紐西蘭這兩大文化族群,分成許多不同團體,他們在經歷少數世代交替後,就發展出後來,所有文化族群的人都自稱是「Kiwis」人,並以此建構出社群共同體。

在紐西蘭有許多帶有不同實力層次的文學派別,這些來自於不同的民眾團體。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體驗出人生的多元面貌,這就對了,他們要在文學裡面活出自己的生命意義。於是,來自歐洲境域的紐西蘭移民們就開始書寫起他們老家的故事,讓毛利人從紙張的字裡行間,瞭解到這些移民過往生活的輪廓,進而學習如何表述自己的觀點。而這就說明出,為什麼在紐西蘭這裡會有這麼多的人在寫作。從這就能看出,現有的文化,加上歷史時空的影響力,是如何常常融入到他們的文章,跟著內容一起移動。這麼一來,書友在閱讀到紐西蘭的書,也就認識到紐西蘭,以及這個國家表現出多元文化的一面。

從文化歷史層面來看,直到英國詹姆斯.庫克船長(James Cook)率領船隊抵達紐西蘭之前,不會寫字的毛利人是如何讓文化在紙上「移動」的呢?這就讓人想要探究一番。他們在國際上可說留下最明顯的足跡。而他們的寫作題材,也常常讓具有歐洲來歷的另外一些作者們給劃分開來。不過,從他們之間選擇的寫作題材也能作出彼此的區別。這就要看,他們具有什麼樣的移民背景,是最近才移民到紐西蘭的人,還是在紐西蘭生活幾個世代的居民,或是在紐西蘭境外以Kiwi人自居,來變換他們寫作時的文學題材與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