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8

顧客退換書籍︰您是機會購物者?還是麻煩購物者?

溫特先生,商店要如何運用顧客退換商品的期待心理來優化業績?

沒有購物發票憑據,商品來自其它商店,商品有瑕疵,顧客在碰到這些情況,就想要退換所有的東西!書店業的顧問約格.溫特(Jörg Winter)指出,顧客要退換商品,商店以極度大方的服務態度作出處理,讓顧客感受出商店的客服品質在向前進步。

就顧客角度來看,退換書本是一件高度情緒化的事。因為他得先有退換商品的備戰心理,有的人甚至還擔心自己得跟店家提出一番解釋。而這就是顧客在許多實體商店碰到過的經驗。線上商店呢?當然碰到的情況就少了。幾家帶頭領導的線上商店,客服用極度大方態度回應顧客要求退換商品。那麼,您要如何解讀呢?若是以同樣極度大方回應顧客退換物品的需求,您的客服品質自然就能讓人感受是在向前進步。顧客因此就會知道,在您商店裡購物沒有風險,自然就會放心來到您這兒購買更多的商品。

顧客出現猶豫不決,不知要買哪一樣商品時,聰明的店家還會趁機加把勁:「客倌,您就兩件都帶吧,若是有哪一件不喜歡,把它退還回來就好啦!」店家明白,這種可能其實只是少數的情況。店家幫顧客退換商品時,不會說:不過與可是。就算顧客少了買書的發票憑據;就算是要退換的書是他們從別家書店買來;就算書本編印有瑕疵,都是照換不誤。店家與顧客之間對應往來,把無條件退換作為顧客光顧生意的機會,而非把這視為是問題來看。

以他們的角度來看,這就讓人看到兩個明顯好處:店家在銷售店內,若是清楚掛出指示說明,不論顧客您要退換的理由是什麼,本店照單全收。這麼一來,這就杜絕讓人看到銷售場所上演退換商品的爭執畫面。而店內銷售團隊給人穩重的貼心服務,與銷售店內散發愉悅的購物氣氛,毫不遲疑處理顧客退換商品要求。另一方面,從經濟角度來看,顧客會極度關切退換商品,而這在經濟體系裡只是不怎麼重要的角色。書店人員自己用異樣眼光,把顧客退換商品的期待心理提出統計解讀,就企業管理的經濟觀點來看,就會對這種相對沒有意義的行為感到訝異了啊。

兩種情況作出比較:商店每回進行庫存清點,事實就會毫不保留呈現在眼前。顧客只有在購買細節上作出錯誤判斷,才會造成商品價值的損失;而店家用極度大方心態來處理顧客退換貨品,而讓商店業績翻升好幾倍。在書店業內,我是一名熱心的務實者。在此我還要提出結論式的建議,店家把顧客退換商品視為市場機制的一環,這有好幾年的時間,它為自己提出了證明:請在每一本書內夾一張書籍退換卡,讓該書持有人憑卡退換書籍,就算顧客不喜歡這本書的內容。顧客購買書籍,要說沒有障礙出現,應該還不至於此。現在,就輪到要問問自己:是機會購物者?還是麻煩購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