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3

評論:物流業者Libri提供書架寄售新服務

Libri在書店業內提供書架寄售服務 ── 圖書業真的需要這項寄售服務嗎?

Libri提供書架寄售新型服務(前文連結)有它的市場潛力,不過卻有讓人質疑之處。難道書架寄售不是就讓所有的地方業者吃一桶統一大鍋飯嗎?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塔瑪拉.懷思(Tamara Weise)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能回它是,也能說不是。其實,這種書架寄售服務運用的是一種聰明概念:把顧客關係管理朝著這個方向作出深入思考就是,只是Libri就是不能雜亂無章的進行。

新地盤難道沒有風險?
Libri提供書架寄售服務,對於零售書店而言,這是一種會循環的生意。書店業主雖然把工作交託出去,但是沒有營收。而且書店業主不需為此付出一毛錢。

這聽起來未免也太美了一點吧?這事會怎麼進行,還有待後續觀察。就拿故事書店!(Stories!)為例,位在漢堡的這家旗艦書店訂書採用Libri物流服務,並且是Libri多年來的領航客戶。書店女主人安奈羅思.包莉奇(Annerose Beurich) 自從開了這家書店後,看來營運的還不錯。她自願付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書架上運入統一大鍋飯,這是讓人無可厚非的事。凡是踏進故事書店的人,就會從他們嘴裡呼出「啊」與「喔」,故事書店!把顧客的錢賺進荷包的方式與眾不同耶~。倘若說書店業者把利基、次要、與最微不足到的部門視成自己經營上的負擔,而不是把這視為高興的事來做,那麼書店業主的專長就幾乎談不上有何意義,與其如此,倒不如就委託出去,就讓其它業者來幫忙書店創造經濟吧,這對書店幾乎不會有何損失。這麼一來,書店業主也因而獲得機會,果真為書店擴展出經營的彈性空間。若從長期角度來觀,甚至這還能節省更多的時間。

如果她們把書店工作不是視為自動自發的事來做:雖然Libri會進行自動配送,把書在期待的時間送達,而這並非就是表示,書店業者就可以義務免除仔細查看書架上有哪些書目在流動,就算該類主題佔書店營收比例可能也只是個微不足道的數目。

當顧客來到書店,向書店業主詢問一本書有何優點(或缺點),或是請書店業主提示書本內容的大概方向時,就不會想要聽到這樣的回答:「先生/小姐,您問錯人了啦,那個書架現在是由我們書店的大盤書商在管理吧。」

難道書架不是只有跟產品類別組合才有關嗎?
不是這麼來看的。產品類別的組合,這個工作需要花費許多功夫來進行,就好比一本書夾帶一塊奶油:而這兩者都是四角型,不過也就只是這樣啊。產品類別的組合,並不會去問個別的因素。因為,一項主題領域,新書與流通書目都是按照指示在進行組合,由物流業者作出確認。顧客從外部來看時,對於這樣物流體系仍舊看的還是一頭霧水。簡而言之:Libri從揮開書架統一大鍋飯的想法,一直發展到成為一種零售書店個別式管理,外界在進行圖書貿易時,應當很容易就能注意得到,這早就該是要進行的事情。 

那麼,圖書貿易很快就會陷入統一大鍋飯了嗎?
書架寄售新型服務的關鍵在於產品演算法,這讓Libri花了整整兩年的研發時間。這個演算法把產品數據整合運算與評估後,就會決定出是哪一本書目該要放到書架上。

而這是怎麼評估出這樣的決定,這就幾乎難以作出評論。Libri根據公式進行運算,數據環環相扣。讓人可以確定之處:物流業者的市場加權數據(來自聯邦各地,區域性,地方上)與書店經營銷售數據(從產品經濟系統銷售出去的紀錄,書店業者對書目的選項偏好,與書目陳列在書店的可能性),然後就從這些數據來解讀出市場銷售趨勢。其實這運用的是一種聰明概念:把顧客關係管理朝著這個方向作出深入思考就是。

只是Libri可不能雜亂無章來從事關係管理。圖書貿易這一行不喜讓人遠端操控,把合理價值放在個別的選擇上,這種選擇,是圖書貿易手裡就握有的一種選擇,而顧客對於合理價值的選擇是有它的期待性,而這就成了統一大鍋飯的資本:這個寄售服務對圖書貿易是否是一件重要的事,這項服務與具有主導性的專長零售店的配合有關,或者這只是一個附帶的主題。

統一大鍋飯會在圖書進行貿易時,普遍到何種程度,書店業者仍然還是把好的書目握在手裡 ── 書架服務搬過去,或搬過來。而零售業自己就必須盡可能為書架服務的運行規則提出精確定義。換句話說:書架服務雖然有它的可行之處,不過這樣的統一大鍋飯,並非是個讓人沒有擔憂的產品組合。書架服務不會取代書店業主的能力,而是會在後頭大聲呼喊出來。

書店與物流業者書架寄售,彼此當靠山,兩蒙其利?
外界可能認為這種書架寄售的新型服務,為Libri打開一條通向外界的門戶。這難道做的還不夠務實:Libri透過書架寄售方式,在零售店內穩住地盤,而且還能從事圖書交易。出版社若把這視為是社上新型銷售管道,就會跟Libri洽談出版書目優先上架協定等(出版社為此當然得要擔付費用……)。

這對Libri而言,這也許是一件蠻實際的事,不過審慮的也不夠透徹、且短視。從政策面來看,Libri的這項服務還更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以下作出說明)

每一種演算法都會有它的界限,並非所有的考量數據都會被納入計算。就因這個原因,Libri在這方面就需要出版社的協助,於是就把G+U、Langenscheidt、Carlsen拉進來。至於,這些出版社要怎如何支援書架服務,以及要幫到什麼樣的程度,儘管這仍舊處在不明朗的狀態。何況,Libri自己很在乎把出版社標示為有能力的出版社,而不是把出版社視為,好比是自己的行銷夥伴。

這麼一來,Libri就只會協助出版社(複數)順利進行產品演算,在含有五百萬種產品項目的目錄中,為寄售陳列作出正確的採購決定。而出版社要為社內書目作市場宣傳,無論如何在這樣書架服務形式下就行不通。Libri可能還得先跟出版社下單採購,並且同時作出觀察。

這對出版社會不會帶來新針眼?
有意要利用這項書架服務的業者,就會把市場上銷售不錯的產品,透過預約訂購方式來上架。這沒什麼好讓人唱反調,當然讓產品走這樣的程序,這也是有它的潛伏危險:那麼,請問那些不知是基於什麼理由,根本就沒有列在Libri目錄上的廠家,這該要如何處理呢?於是他們就以管窺天,現在還把這當作理由,對Libri的書架服務刻意的百般刁難。

Libri提出書架新服務,會讓物流業其它業者採取必要行動嗎?
Libri的板凳被讓人抬的太高了,以至於Libri在探索市場營收新來源的時候,一旦跑起來就跑的飛快,而書架服務就成為Libri點燃起跑的信號,至於跑的成績如何,這人也是外界有目共睹。而這就不難讓人聯想到,Libri透過這種書架寄售的訂購程序,也能把不怎麼起眼的東西轉型成為新式標準(其它人還得急起直追)。

物流業者在物流服務功能上投入更多的投資,其它物流業者肯定也會同樣跟進,這就對啦。不過,業者要提出這樣的服務,不該就只是撿現成便宜的呀。帶有高效率的運作程序,這跟一個人的特質應該不會沒無法搭配在一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