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6

Thienemann立場聲明:普斯樂童書語言的現代適應性

我們無意把童書文字性別化

「由於文字對我們是如此之重要,我們相信,Thienemann出版社有必要因時制宜作出周延的修正審訂。」─ 現在,T. 社就歐特弗瑞德.普斯樂(Otfried Preußler)經典童書《小巫師》進行用語現代化的相關討論。我們在此對外發佈一則正式立場聲明:

T. 社決定把歐特弗瑞德.普斯樂經典童書《小巫師》進行語言現代化修訂,這項做法,成為引燃媒體與網路論壇討論的導火線。在討論相關話題時,部份人士在未經精確搜索下,把未加以證實的錯誤論點散播出去,以至於T. 社在後續聲明稿中,得把出版社的立場聲明,與這項現代化決策再度作出說明。

小朋友到了現在是否還能瞭解到特定用語的定義,我們有蠻長一段時間對此進行思考。《小巫師》計劃要在2013年7月推出新版彩繪書。為此,T. 社決計把「黑人」用語從《小巫師》書中刪除,並將現今不再使用到的定義著手進行現代化編修。T. 社目前在為書童文字做出具體更新。我們無意把文字性別化,或是把定義弄得不合理,卻是用政治正確的中立用語來進行文字更新替換。

在人們生活情境裡,「黑人」的字眼,多半會在慶祝狂歡節的活動裡出現。這樣的慶祝傳統,從作者歐特弗瑞德.普斯樂來看,這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小朋友在狂歡會上把自己裝扮成形形色色的角色,這就沒有必要去裝扮成「黑人」的模樣。如果說,在慶祝的狂歡會上,有另外一個人不想把自己扮成具有民族風格的角色,這並不會改變狂歡節要所要呈現歡樂氣氛與慶祝意義。這是對故事情節沒有編造不實與不合情理的描述下,對文字作出謹慎的更新調整。不會有人會去指責普斯樂是種族主義份子。就「黑人」定義形成的時間關聯性來看,「黑人」這個用語,在過去它還是一個中立字眼,不過若從現在來看,人們對黑人的瞭解已經不再像過去一樣。

我們認為為語言進行現代化的工作,這對其它過時與用不到的字詞進行翻新,這同樣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舉例來說, 小朋友對「wichsen」(擦鞋油)的瞭解,不再是「putzen」(清潔) 、「polieren」(打亮)的意思。早期的時候,靴子仍然還是得要擦上鞋油。在童書情節裡,要是寫到小朋友要被「挨揍」,這在我們看來,我們只有把書拿來「好好修理」一番,才是合理的作法。

就目前來看,為語言進行現代化編修,這讓我們想到的只有這本《小巫師》。在這本書裡,也僅有兩個章節與語言現代化有關。一如有些地方堅稱一般,T. 社要為《霍森普羅滋海盜》作出修改,就目前來看,我們並沒有這樣的計劃,在T. 社出版的其它出版品,也同樣沒有變更的計劃。

基本上,T. 社不會在未經著作權人同意之下,就為文字作出變動,我們出版社的員工決計不會以不計後果的態度,把別人交付給我們的文字作出草率處理。至於無法肯定意義的用語定義,我們都會作出衡量,並與作者作出溝通請教,是否這樣的定義該是要保留、或是該被替代,最終,定義是由作者來作決定。

由於文字對我們是如此之重要,我們相信,Thienemann有必要因時制宜作出周延的修改審訂。否則小朋友就無法看得懂童書,接下來,他們就會不再喜歡看書了。舉例來說,小紅帽的童話故事在大多數格林童話的版本裡,已經不再是:「從前曾經有位可愛的小女孩(Dirne),每個人只要一看到了她,就愛上了她……」,人們現在在看到「Dirne」這個用語時,所瞭解到的是另外一層意思(註:妓女);因為這個緣故,人們現在看到小紅帽的故事,Dirne(小女孩),幾乎被替換成了「Mädchen」(少女)。

我們以實事求是的論點,來為童書用語作出因時制宜的修正,好比為《小巫師》進行用語現代化修正的例子,讓小朋友看得明白。我們提出的論點,對於我們出版社本身也是同樣的重要。

我們以身為童書與青少年文學出版社自處,就要為社上出版發行的童書用語負起責任。歐特弗瑞德.普斯樂發表童書故事,常常是小朋友獨自一人時在看的故事書,這麼一來,大人們要為看書的孩子解釋童話故事用語的情況,或是幫孩子瞭解情節的來龍去脈,這就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而大人們只有在極為少數的情況下,而且肯定是在不怎麼讓人好受的朗誦會場上,得把難懂的用語定義以標記、或是用註腳的方式的作出說明,來跟孩子進行討論。因此,為小朋友而寫的童話書,就要盡可能寫的不要讓人生出誤解。語言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意識,能夠避免使用歧視用語的童書,在我們看來,把這些童書裡的歧視用語作出刪除,這就是一種理智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