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6

各邦協會合作的眼中,並非只有自己的存在!

各邦協會合作的眼中,並非只有自己的存在! 

合作帶來工作:誰想把二融為一體,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就必須尊重對方的感受與敏感地位。如果說,把兩塊不同的泥土搓揉在一起,原本的兩塊泥土到後來也會消失。因此,合作需要非常好的理由。

對德國出版書商協會來說,各邦協會間面臨可能的合作機會出現時,這套理論一樣行的通。現在,德國北萊因西發里亞邦(NRW)書商協會決定站在該邦協會這邊,NRW在書商協會整體架構下,是否應該重新擬定NRW在該邦地域的工作;以及在機會場合中不使用該邦的法人資格。這項動機出於:贏得經濟效益。

薩爾布魯根(Saarbrücken)、美因茲(Mainz)、威斯巴登(Wiesbaden)在過去也是以創造經濟效益理由,而成立三角合作的工作關係(《SaSaThü》在功能上,已視為是工作聯盟)這項合作動機出於:贏得經濟效益。在斯圖加特市,也是以柔克剛的合作方式,來達成提升該邦協會的經濟效能。

到處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站在協會組織的立場上,要推動組織政策時,是不是該將更多的權力分配出去?還是說,只是把經費浪費在沒有效率的行政支出上?協會會員被迫修正腳步,這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未經仔細考量下的行政名目,在組織裡到處都能看得到,有的工作名目,該要發揮的作用卻是效率不彰,卻存在那裡叫人哭笑不得。協會與協會間合作的眼中,並非只有自己的存在!從另一方面來看:在協會聯盟的整體架構下,這又是個多麼叫人甜蜜的負擔?這包括協會的最高組織,在協會架構下的各邦議長?協會一旦開始吹起整合風,這些議長要何去何從?這可就是精采的一年。從個別受訪意願的提高,從他們接受訪談中,讓人看到事實真相與個人意見的差異距離在「哪裡」?把政治不當的措詞「別無選擇」屏除在合作的門外。在競爭中,期待聽到合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