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監測有何作用?
社會瘋社群媒體,這讓許多企業成為社群媒體的積極行動派。企業建構自己社群媒體的意義,並不在於企業是否擁有自己專屬的臉書(Facebook)、或推特頁面(Twitter);企業參與社群媒體,更重要的是要能藉此與產品使用者搭起對話的溝通管道。為了搭起這座溝通橋,社群媒體監測站踏出第一步,對上傳到社群媒體的最新內容進行有系統的持續監測。
社群網站在線上上傳內容之前,必有流量分析紀錄。大多數企業就算老早就在經營自己企業專屬的社群網站;只是他們對流量分析紀錄的存在依然渾然不知。使用企業最新產品的用戶,上網踴躍發表使用企業產品意見。他們在臉書裡分享彼此的心得;要不就在推特裡發出對產品不滿的牢騷;只是,被點到名的這些企業,自己還被蒙在鼓裡。
在網路上,有一系列社群媒體的監測工具免費提供網友使用,這就好比是Mediafunnel、Social Mention、Icerocket、Addictomatic、或Twazzup。在這些網路工具中,有些提供監測專業級的解決套案,不過這是要付費;舉例來說,這類的網站有Mediafunnel Radian6、Sysomos、Alterian-SM2;不過這裡面也有其它比較簡單的方法可用!
Twitter採取開放式系統。在推特裡面討論的對話內容,能讓所有網友都看得到。推特搜尋馬達針對社群媒體用戶每天對話進行整理分析。您想要知道用戶討論了哪些內容,就請到推特的search.twitter.com網址,在搜尋欄內鍵入自己公司、或品牌名稱;在「進階搜索」欄內,您還可輸入搜尋關鍵字元與交叉連節,這麼一來,就能讓您搜尋的結果更能符合您的需要。這類由您定義的搜尋命令字元,您還能將它儲存成為自己的專屬書簽,然後每天還藉此追蹤到最新對話的動靜變化。
只要您想要在社群媒體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溝通對話,您也能參與回答開放式的提問、或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如果您是以非個人的立場在推特內公開回答問題,這樣才容易讓人對您提供的答案生出更多的接受度。
Facebook比起推特來說,功能性來的比較複雜些。在臉書裡面進行的對話,多半只是開放給朋友、內容不對外公開;有些的臉書使用人將臉書內容開放給所有網友自由流覽。這類公開式的臉書,在搜尋欄內鍵入您尋找的搜尋字元後,先是找到「更多內容」、然後按連結到「所有文章」中找尋您想看到的內容。臉書監測幫您找出想要找到的內容後,對您重要的是要,發表這些內容的作者有哪些人。這些文章作者究竟是屬於擁有少數粉絲的作者類、還是擁有數千名的粉絲,具有一定社群「影響力的關鍵人」?這類社群監測服務公司,就好比是Klout ,就是針對活躍在社群網站內的積極派作者,對於他們發表文章的質與量進行影響力分析。監測結果出爐時,就能知道這些作者究竟是地方報紙在文章篇尾所附註的人名、還是是在【法蘭克福彙報】(FAZ)、【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等德國大報主要版面發表文章的作者。
以上文章節錄作者托爾司騰.史瓦茲(Torsten Schwarz) 《網路市場指南》(marketing-BÖRSE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