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書局,在地化與數位化孰重?
電子書在書市上的規模正在發展成型,實體書店想要切入電子書市場,手中可是握有好牌。德國出版書商協會總經理亞歷山大.思基皮斯(Alexander Skipis)發表這篇論述,為您說明箇中道理:
Google、Apple、Amazon、Telekom、還有其它……以技術主導的數位平台和實體書店放在天平台上作比較時,數位平台到底厲害的地方在哪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沒有啊;這,還正好相反哩!實體書局供應紙書,除了現場速度快之外,還能在書局現場即時回覆讀友書籍、活動相關訊息;實體書局在書店內,有自己銷售的主題布局,還有銷售紙書的靈活力。現在,實體書局還能把電子書帶來的潛在商機加入到店面優勢平台這一邊。不過,要把潛在商機轉變為可實現的前題 ── 實體書店要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這項最大的優勢:經營實體書店讀友的互動關係。
在建立讀友關係上,趁著電子書掘起之勢,瞬間來就來到眼前,這個機會來的比過去都要好 ── 不過,這個機會也就這麼一次。讀友上門來到實體書局問問題;讀友,活生生就站在書局人員眼前;這個時候,書局人員就該把解說產品的功力當下展現出來,讓讀友對書店的服務生出好感。站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透過書店網站相關網頁連結,幫忙讀友在書店的網站上建立數位互動關係。在圖書市場上,以讀友需求主導人際遊戲間 ── 不論是從實體面向、或是從數位面向來看 ── 提供讀友書訊建議,以及在店內提供超讚的數位產品,這能將實體書店與讀友間的關係,架構在長期發展的維護上、並且還能與讀友發展互動關係。
實體書店的核心價值,即使在數位時代還是被大家相當看好。反面來看,以技術主導的數位平台,得大費週章才能在線上模擬出讀友服務功能。沙盤演算好了的複雜數位路徑,在碰到讀友服務這道關卡時,就只能套用這句格言:「誰要是閱讀了這些內容,也就只是這些內容!」不過,機械似回覆讀友的表現,就如作者尼可萊.克勞思(Nicole Krauss)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請救救我們的書局吧!」(12. 03. 2011)的評論文章中所提到 ── 讀友的日常生活中,會讀到越來越多相同的內容。那麼若從讀友的面向來看,實體書局能為我打開哪些新視野?店內特色與眾不同之處在哪?書局提供讀友諮詢的準備度又是如何?
新加入到圖書市場的數位玩家,在線上展開貿易行動時,若是想要診斷讀友線上諮詢這道關卡時,這,可就要讓人面對第二種事實:線上平台,提供給讀友的服務品質,會變的越來越流暢!Apple、Amazon & Co. 站在科技的角度,正在學習如何將讀友建議的服務品質進行調整改進。這些新玩家的學習腳步走的超快。實體書店也因此面臨到市場競爭對手緊追不捨的情緒緊繃。實體書店面臨到競爭者想要攻城略地時,就先舉出白旗宣佈:「數位商機和我們無緣!」;就在還沒嘗試比畫前,就先讓人看到有些實體書店的腦袋秀逗。德國出版書商電子書研究報告指出:電子書市場開始以相對差距的比例在發展。我們以非常保守的估計來看,電子書市場,在2013年的市場規模可達到三億歐元。算算距今還有20個月,實體書店還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去分享電子書帶來的商機。
對實體書店來說,準備應戰的有效辦法,就是在實體書的網站頁內建立電子書商店,這麼一來就能補強自己在數位產品服務的不足。德國圖書業推出業內libreka!數位平台,這對規模很小的書局業者來說,能夠滿足讀友通往訂購電子書極大化的可能性。
實體書局除了在讀友諮詢的服務下功夫之外,剩下的唯一功課:就讓現在還逛到實體書店的讀友們,讓他們對實體書店的專屬網站生出連結歡喜心;不論是在實體書店的所在地點、還是在實體書店的線上商店也好,實體書店該在讀友前展現不落人後的清楚優勢。技術數位平台怎麼說來,都還只是技術數位平台。每一位書局人員都該考慮清楚,該如何為自己走對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