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德國書市會呈現出什麼樣的美麗新世界?今年,德國書商高峰會「柏林書商大會」上,提出五十五項未來公論議題,廣受業內人士討論。本篇報導延續這個辯論議題。德國出版書商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總經理亞歷山大.思基皮斯(Alexander Skipis)提出德國圖書業需要一種更恢宏的自信胸襟。
協會旗下三大專業委員會代表在「柏林書商大會」上,提出55條通往2025年的公論議題,呼籲書商會員共同參與、擘畫書市未來的願景。這個願景不僅只是在研討產品、商業模式的發展;並且,連同圖書業的組織架構、商業運作流程價值鏈間的彼此相關性也一併提出探討。這個沙盤模擬挑戰您的辨論能力,也只有如此,這次的宏觀倡議方才具有其特殊意義。
協會任務的核心在於建構起政治框架的條件。協會若是能將圖書體系建構的越是建全,圖書業在政治上的角色定位也就相對提高。我們協會書商會員分佈比例的變動,一如書市呈現出來的組合、政治觀點的歧見、以及就議題核心所顯現出來的一體兩面。在公開場合上,協會對外發言的ㄧ致性,並且這在未來,協會還會不斷為書市新參與者提供更豐盛的服務。
協會詮釋闊達的自信胸襟,以現代的說法來說,這是指紀律書。紀律書的概念得從載體中的資訊抽離出來。我引用這個概念,為的是要導引出大家對認知的流程、以及激化你們來探討出我們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因為所有議題繼續向前推動、以及每種商業往來的架構模式全是以紀律書作為起跑點。有關紀律書的概念辯論已在網路上展開。就在紀律書概念具體化的背景下,這能讓所有市場參與者、以及協會本身的核心能力專注在經濟面向、文化資產的這些書本上。
我們作為協會管理者,要為圖書市場參與者提供參與圖書業新發展的可能性、並且讓他們積極參與規畫。我們要和會員一起準備、提供 ── 職業教育訓練、具體諮詢服務、新型數位格式、或類似libreka!這類數位專案。就在彼此環環相扣當中,協會要在每個配套細節裡作出十足準備。
我們協會不會涉入書商會員各別的經營風險、或是在檯面下彼此約定競爭條件,也就是把競爭條件固定鎖化。從法律的觀點來看,我們禁止會員這麼做是有一定的正當理由。
書商會員的需求越是分歧,協會、以及協會旗下的經濟體的難度就會相對提升。我們協會提供平台作為銜接會員、與集合會員興趣作為通路管道,而這也正是我們巨大的優勢。集中會員的力量的同時也是在組織建構圖書業的內部體系,並讓體系內所有跨部的工作溝通順利;並且確保多元化時的品質效能。雖然會員間的彼此興趣在溝通交流時,常常是讓人看到並非沒有爭議的空間;協會並非每次都能化解會員間的意見分岐;但是我們知道解決意見爭議也同時是協會的挑戰,協會必須得要有所回應。
我期待協會對於我們文化的資產書、我們的協調能力、以及在我們文化與眾不同之處上,要展現出闊達的泱泱自信。在國際上,德國書商協會首度碰遇谷歌新版圖書和解方案(Google Book Settlement)的紛爭衝突,我們讓外界看到解決國際糾紛時所展露出的這股自信力,這種胸襟有其ㄧ定的價值。除此,我深盼這種彰顯自信的力量在德國、與歐洲圖書業一直能不斷延續下去。在數位化社群中展現出圖書文化的力量,您需要的正是這股恢宏的自信胸襟!
下週︰出版發行人卡琳.史密特.弗瑞德里奇斯 (Karin Schmidt-Friderichs) 提出第一項評論:所有印刷媒體在圖書市場上失去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