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9

聽見邊緣島嶼的心靈吶喊?

2025年美麗新世界 ── 紙本書時代結束? 

2025年,德國書市會是什麼樣的美麗新世界?今年,德國書商高峰會「柏林書商大會」上,提出五十五項未來公論議題,廣受業內人士討論。本篇報導延續這個辯論議題:圖書客戶要的不是數據、而是內心感受。活躍在德國、國際排版設計界的Hermann Schmidt出版社,發行人卡琳.史密特.弗列德里奇評論55項公論議題的第一道習題:所有印刷媒體在圖書市場上失去重要性?

九○年代中期:加州的衝浪男孩發行了一本美編設計暢銷書。這本書名:《紙本書的末日》。該書後續的增印版呈現出這位美編設計大師世代。然而,圖書業的總體營收額仍舊繼續攀升。只是,大衛.卡森 (David Carson) 要逆向讓它安靜。現在,大衛.卡森重返論壇舞台 ── 並且帶來即將上市的雜誌,採雙月刊,紙本印刷方式;當您進入carsonmag.net按下「哪裡買到」按鈕時,您就被連接到一條通往一頁(!)書報攤與十二(!)頁實體書店的網頁內。就在我和大衛e妹兒的時候,我接獲參與55項公論議題的點召令。

第一道習題:「所有印刷媒體在圖書市場失去重要性。紙書、雜誌、報紙的市場下滑趨勢,在行銷營收比例各為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開宗明義對應到「圖書業要何去何從?」的大哉問!我要感謝馬堤亞斯.屋默(Matthias Ulmer)、馬堤亞斯.海立奇(Matthias Heinrich)、海立奇.利特米勒(Heinrich Riethmüller)三位業內領導為德國圖書業界所帶來的思想衝擊、以及他們貢獻出的心力。然而,難道圖書業以外的人士不會如同圖書界一般,也會對未來的美麗新願景心生期盼、關心?他們要的是圖書、還是故事?他們要的是圖書、還是禮品?他們要的是訊息、還是企盼的是一種心靈觸動?他們願意花上數把小時,在不受別人干擾下,沈浸在另外一個世界、或是想在幾秒內就能茅塞頓開?身為個別出版社的經營者,我的客戶希望從我的出版品中得到些什麼?克里斯多夫.基瑟(Christoph Keese)對於客戶消費行為暸若指掌。他在柏林演講結束後問我,為什麼我們不能在Amazon的中央倉庫、或是在法蘭克福書展上購書 ── 就在那裡面,有數不清的各種類型書啊!我訝異的反問他「你說的,是指紙本書嗎?」然後,他誇張回我,一年買個上百來本吧!在網路線上,是紙本書!

書本半死不活的樣兒,不就像是雜誌一般。不過,在目前,有許多紙書之所以還會讓人去購買,正是因為缺少吸引人的知識內容、或是少了資訊傳達作用;或者,以目前來說,已經不再是用這種方式,因為 ── 順帶一提,有非常多圖書業以外的業者 ── 將內容題材透過遊戲化來作傳達。美麗的紙書、還有設計優美的雜誌,全部都給歸類到禮品類的紙書項目底下、在書桌上保住一席之地。只是,我們不是在最近才看到麥肯席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 )將合理化委交到出版社的製作部門?難道我們不是處在純粹幸福的時候,就把媒體中立數據維繫度給忘到腦後了嗎?客戶要的不是數據、而是要那份心靈感受?去年十月的時候,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將2010年「德國最美麗書籍獎」頒給《邊緣島嶼圖鑑》(Atlas der abgelegenen Inseln);女作家在書中列舉出五十座過去從未到過、未來也未列出計劃踏上的島嶼。到目前為止,這本美的讓人大開眼界的海洋寶石(紙書),德文版已增印到第十版、售出四萬本。授權版本連下九城,讓邊緣島嶼隨著授權在世界上趴趴走。沒有多少人能認得出的島嶼。沒人想過要來此一遊的島嶼哪!除了現在,讓您從這本書裡發現到海洋寶石的座落地點。光是如此,就值得人們為它掏出34歐元一探究竟!

美的讓人悸動、又能抽動你我的「我心深處」美麗紙書是有它的未來:正是因為有您、我這樣的心靈悸動,而讓我們願意動手為它製作、設計出美麗的書衣、在市場上為它推動。為了這個美麗願景,我們需要Know-How:透過紙本書的製作與設計,特別是要透過你和我的感動連繫、讓內心自然湧現出歡喜、自在的愉悅。就在我們成天在ePub、iPad打轉之餘,不論是在學校教育、進階訓練、或是在每天的職場工作上,我們可別把這樣的莫名心靈感動給丟到腦後了啊!

下回,請期待出版顧問卡伽.思皮里哈(Katja Splichal)評論:公論議題第十項,談數位媒體的產品發展。

卡琳.史密特.弗列德里奇與先生貝兒特倫(Bertram)兩人一同在美因茲市經營Hermann Schmidt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