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07

書店人脈跟著文化羅盤向前走 ── 談談信賴感!

書店關係跟著文化指南針走 ── 談談信賴感! 

書友今天上門要買這、明天要買那,不管他們愛怎麼買,卻都還是應了一句 「萬變不離其宗」的老話 ── 他們心理總是盼著您能摸出他們買東西時的喜好、老老實實的做生意,而不是把他們當傻瓜,只消讓您把書本賣出,就算是銀貨兩訖交差了事!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塔瑪拉.懷思(Tamara Weise)為您解讀信賴感在人脈經營上是如何牽引書店文化羅盤的行進方向:

現在,消費調研團體(GfK)將消費者對品牌信賴度的市調成績對外公開(參見部落文章連結),這樣的結果可能對您來說是稱不上是啥新鮮的事兒。不過這個訊息還是值得讓我們來溫故知新一番;而且,還要常常不斷的反覆思量信賴感發出的光波會對書店品牌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廠商想要加強消費者對產品選用的使用頻率、售後服務的滿意度、生意夥伴間的商業信任度,我們就從GfK公佈的市調報告中來作解讀,能夠驅動消費者上門購物的兩樣最重要的葵花元素,ㄧ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感,二是,產品得照著消費者的喜好來調整前進的節奏。其實,說白了點,這些賣東西的道理對實體書店人員來說,可早就是個心知肚明的大道理;實體書店建議書友的內容是不是夠專業呢?服務品質能不能讓人生出信賴感?啊,光是這兩個問題,對於大多數的書店人員來說,確實是能拋來個「擠眉弄眼」的微笑 ── 然後從嘴巴咕噥出一句無奈:「這個嘛!我們早在八百年前就在這麼做了啦~」

雖然我們都聽到了這句話,但是市調結果還是又把問題丟還給了實體書店;這,一來一回間,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毛病呢?從另一方面來看,實體書店自願從「外野手」的位置回頭著手尋找答案 ── 這麼做,太可惜了吧,實體書店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的嘛!書店業主就算是沒法把削弱實體書店實力的毒瘤,一次就給來個全面大掃毒;不過,怎麼說來,實體書店至少得要嘗試走向一條,讓實體書店建立書店品牌的道路上、把書店的服務特色拿給書友們看看吧!走在品牌轉化的路上,就不該忽略掉書友對品牌的信賴感,並且要把書友會自動上門購書的這個信賴元素,當成是書店最重要的服務品質來定義。

書店業者與書友建立的客戶人脈關係網,這可是個有板有眼的管樂曲:GfK提供的調查數據、書友人脈關係親疏的拿捏、書友對書店發出品牌信賴光譜的強弱度,這些都是能讓實體書店經營有模有樣的基本行進步伐。說到了這裡,現在,我們還需要做到的是:給它一段時間醞釀、加油打氣;然後,ㄧ組默契絕佳的工作團隊;進而研擬ㄧ套專案策略、設定目標的實踐步驟、工作的遵守原則、為專案執行進度排列出重要次序 ── 彷佛這就像是握在您掌中帶著您走向未來目標的文化羅盤。

相關文章:讓消費者乖乖上門的背後價值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