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2

Galiani出版發行人暢談四天三夜的文學之旅!

「朗誦比賽」與青蛙布偶戲

「英格寶.巴赫曼朗誦比賽」(Ingeborg-Bachmann-Preis )每年都在奧地利克拉根福爾特(Klagenfurt)市舉辦。在德語區境內,巴赫曼朗頌大獎被推崇為文學圈內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一。本文由Galiani出版發行人沃爾夫崗.霍爾能(Wolfgang Hörner)分享參與四天三夜朗誦比賽心得,從叫人坐立難安的朗誦內容談起、心情愉快的評審委員、偷來的桌巾、交換襪子,一路提到受到催淚彈攻擊事件。


克拉根福爾特市長為巴赫曼朗誦比賽致開幕詞

「金妮」(即今年,奧地利的地方說法)的巴赫曼朗誦比賽,我們又在克拉根福爾特市與大家相聚在一起。這次朗誦比賽是僅有一次的三星交會:三位作者全都列席,分佈甚好:一位自視為「朗誦比賽」的參與者,他的名字是禮諾斯.萊希林(Linus Reichln);一位是評審團的參與者阿蘭.蘇兒慈(Alain Sulzer);一位是以城市作家身份出賽的彼得.華瓦奇乃克 (Peter Wawerzinek)。毫無疑問 ,在巴赫曼朗誦比賽開幕典禮的晚會上,全部該出席的人都現身在開幕會場上,讓人嗅出一股開賽前的緊繃汗水味。在開幕燈光照亮的一剎那,朗誦比賽的序幕隨即揭開:在朗誦比賽的主要演講上場之前,幾位帶著忐忑不安的演說晚會(約有5位到6位之多),讓今晚原本大家關注的比賽重點 ── 也就是以抽籤方式來決定比賽出場的先後次序,發展出一場始料未及、到讓人傻眼的荒謬怪事:由於過去幾年參賽的經驗,我們都知道這些負責暖場的致詞人是誰,她/他們的行事風格、以及對她/他們的發言內容也知之甚詳;她/他們總是按著相同的順序出場,在朗誦比賽會場上服務的多數人員,看的出也還是那幾張老面孔。

朗誦會場上演的一幕,就像讓人在看青蛙布偶戲表演;同樣的戲偶,照著同樣的順序魚貫出場,以一身新練就的變招來詮釋自己的角色、在稀奇古怪的腦筋裡還一心老想著該要要如何的超越自己。所以,今年的朗誦比賽也不例外,可巧,偏偏是碰上延期到七月的鐵人比賽;這下可好,鐵人比賽也要和朗誦比賽湊熱鬧,朗誦比賽會不會因此而大爆冷門呢?大致上,我這麼形容吧:犀利到爆的鐵人六塊肌,可是把愛咬文嚼字的巴赫曼給擠到後頭啦!不過怎麼說來,暑溽逼人的七月,克拉根福爾特市還是得要試一試,能不能讓來此一遊的旅客們一飽眼/耳福呢?

不過,無論我走到哪裡,很少會聽到有人會把鐵人的六塊肌和使勁的力氣作比較:就在這點上,鐵人肌肉發達和斯文秀氣的書生 ──「金妮」克拉根福爾特市官員在超大看板上要讓這場文武秀成為眾人吸睛的「標記」。說的又更明白些,巴赫曼的朗誦標語,就是這麼大方的擺在人來人往的人行道上;或者說,克拉根福爾特的文化官員對於巴赫曼朗誦大獎視為是觀光重頭戲感到非常自豪。並且,把朗誦活動作為緊接身體繪畫藝術比賽、沙灘手球比賽的觀光接龍重點 ── 不如這麼說,這裡比較少聽到有人會把「朗誦比賽」視成是運動場上的毛頭小伙子;儘管,我們有幸與小伙子一起運動而感到歡喜。

不論是論拳腳功夫、還是吟詩詠讚,骨子裡看的可是能力表現:這回,3sat在視覺設計的表現上,讓人看到是下了功夫。背包成為草地上的吸睛標物,就連攝影機也都圍攏過來取鏡。在ORF劇院附近的Lendhafen提供大型銀幕,進行朗誦比賽的即時同步轉播、在那,趁著仲夏之夜還搭配娛興節目;在市長舉辦的週四迎賓會上安排讓人賞心悅目的經典音樂饗宴。

在二次世界大戰退伍老兵的年度聚會活動中,唯獨只缺前城市作家卡思騰.康皮茲(Karsten Krampitz)。在老兵新近一次的聚會上,市長也很可能是這場活動受邀的貴賓,康皮茲被排拒門外。(在此之前,康皮茲被報紙指控是納粹餘黨);因為這個緣故,康皮茲未能獲得市長邀請與接待。

在朗誦開幕之夜的結束時刻,一群想要泡澡的人組成一支泡澡隊伍(ORF劇院位在克拉根福爾特市方向湖泊的地方);但是在這群人中,竟然沒人隨身攜帶毛巾?於是,幾個人偷偷摸摸把自助餐會上的桌巾就這麼當成解決眼下燃眉之急的……。喔~,仲夏之夜的湖水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

巴赫曼朗誦比賽,第一天賽程

巴赫曼朗誦比賽開賽第一天的大清早,作者們就來到比賽現場。幸好,我們公司的女同事伊斯特.蔻爾曼(Esther Kormann)也飛來支援、相挺。她為作者們各就各位幫上不少忙。評審團會員打電話來探聽,問我有沒有和深色西裝可搭配的備用襪子,這位會員在下午的時候,才會和他的一位朋友抵達現場;是喔!那好吧,雖然我也是為了要來克拉根福爾特才把最後的一雙襪子帶在身上哩;不過,沒問題,一切包在我身上!

第一天,朗誦者的表現氣勢較薄弱(除了Geltinger之外),就連評審團也都還在把自己調在對的位置上!而我自己完全是拖著一身疲憊抵達現場(為了要趕在星期一早上八點的交稿截止期限,我可是通宵達旦在週末趕工熬夜後的結果);這會,就當成是天賜良機,放任自己與周公先碰個面吧!所以,第一天的賽程,就只剩下湖泊,這還用說嗎,位在湖畔旁的市長迎賓會上可還真是有不少的節目呢!然後,有一群人起哄、鼓噪著要趁著月矇朧之際放鬆一會;這可不,這會Wörthersee(左上圖)不是正巧是個現成的天然大澡盆。一團人泡到要入睡前,還得先把明天的賽事給打點整理ㄧ番!

巴赫曼朗誦比賽,第二天賽程

比賽剛開始進行的還算流暢:宅男作者禮諾斯.萊希林(Linus Reichln,左圖)朗誦了一段非常忠於原味的文章,不過從他朗誦內容中所描述出的故事原貌,可是把台下觀眾聽的是一身冷汗哪!讓人還更訝異的是,評審團中的某些評審認為,這根本就是太胡扯,甚至還有位評審直接就跳出來批評指責這根本就是「垃圾」!偏巧就在這上頭,萊希林朗誦的文章正好是在找能夠找出載送「垃圾」的原料,但在這個「原料」裡頭可不能含有垃圾(甚至這還有評論)。不過話又得說回來,這些評審竟會對萊希林的表現,反應如此的之激烈,我們都讓這一幕給驚的目瞪口呆!不管怎麼說,在坐的評審當中,有些人長期鑽研在嚴謹(E.)、娛樂性(U.)的文學著作上(編案:E.U.為歐盟縮寫,此有雙關語之意);對於朗誦的一些技巧與花招、另外,就是非傳統式的另類表達方式(在這些帶有高度議題的朗誦文章裡面,在萊希林談「垃圾」的文章裡,甚至還運用了一些好玩的元素在裡頭)在評審團中,甚至有人就沒把這當成一回事來看!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朗誦比賽的後頭還有湯瑪斯.克盧普(Thomas Klupp,左圖)一付叫人不由得發噱的使壞故事。在萊希林與克盧普身上背負的可是真正的重要議題(在國外,軍隊要達成和平的不可能任務;以及得為德語幾乎瀕臨絕種的學術後起之秀,找到出路)。不過,這些相關議題得是在讓文學觀眾出乎於心甘情願,也就是說,他們讀起來要覺得心情愉快、從中領悟出乾坤大挪移的心法。雖然,「金泥」這兩人還沒讓人給真的丟出窗外,不過評審團對這兩人帶來的議題並非真正打從心底感謝;這兩人,讓人看得出和觀眾投緣。作者無疑得要再度調整焦聚,不過卻是越來越得心應手;有越來越多的同事跑來跟作者反應,他們是如何欣賞他寫的文章。

除此之外,今天真是個讓人好生愉悅的快樂星期五!一切都按著行進步調前進;馬雅.哈德雷波(Maja Haderlap)、妮娜.布絲蔓(Nina Bußmann)的文章寫的好極了!寫作靈感源自於德國文學作家史提芬.包柏(Steffen Popp);他,以玻璃美化出了名的城市追尋出圖林根城市的鄉村靈感。如果這裡能夠在收放間透發出一股內斂的氣質,我甚至得說,這何嘗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呢!這麼一來,這就會讓人享受到一種,如同這回朗誦文宣中所描繪出的朦朧神秘感,讓人生出一股「我心嚮往」的追尋;此時,閱讀 ── 自然而然就不會讓人產生沒有必要的排斥心態。這是一段極為錯綜複雜的故事,讓我很難就這麼一筆帶過,究竟自己對這故事是很喜歡、或是從一眼當中就看到做作的痕跡(還有,故事後來發出過濃的藝術商業氣息);類似的經歷,以玻璃花園聞名的藝術大師Leopold與Rudolph Blaschkas,雙手捏造出上百件模仿大自然花草、動物的彩色玻璃藝術品 ── 當我在凝視這些晶瑩剔透的固態生命時,由裡到外透發出的美,可讓我由衷發出心中的屏息讚歎。

朗誦比賽的氣氛也開始緊繃了起來,最起碼,當晚和我坐在同桌的五位評審會員的表情上讀得出這味,他們在晚餐後竟提不起夜遊的勁兒 ── 而是筆直回到房間呼呼大睡去也!這讓我樂的在隔天一大清早,在ㄧ場臭名遠播的「早會」(當地習俗,清晨四點開門)聽到一段沙漠故事;這回,催淚彈對準地方談話而來,有些在座的人,據說在剛開始的時候擺出一付嗤之以鼻的模樣,並且作勢要把這股刺鼻味揮開。有幾位自掏腰胞、持續不斷來訪克拉根福爾特朗誦大會的遊客 ── 他們總是抱著一顆喜悅的心,重溫陶冶心性的文學之旅;在這些遊人當中,夾雜著記者、以及前期的評審裁判。克拉根福爾特散發觀光的人文氣息至少是和他們的呼吸脈動相契。

巴赫曼朗誦比賽,第三天賽程

第三天的朗誦比賽進行順利,大家從輪番朗誦中聽出了味道!米歇爾.柏奇可維奇(Michel Bozikowic)朗誦時從嘴角流露出一絲陰冷的微笑,還真讓人巴不得想上前揍他一拳;還有在朗誦起伏的心情激昂處,幽默的湯瑪斯.克盧普(Thomas Klupp)竟不忘擺出一付讓人發噱的苦哈哈模樣。

這天賽程中的意外驚喜:禮諾斯.萊希林(Linus Reichln)獲得中央智財代理公司(ZIA)提供「割草機的自動文學評論獎」,並且贊助五百歐元;除此之外,還有在Wörthersee舉辦游泳比賽(游泳冠軍是Wallstein的Thorsten Arend)。晚上的時候,我看到ZIA的會員卡特玲.帕辛(Kathrin Passig)還逗留在Lendhafen;同時還有湯瑪斯.克盧普(Thomas Klupp)、以及開心協會的人也在,這群人在劇場內的酒吧通宵達旦跳到凌晨四點,這才各自散去。開心協會在不同因素下,體力不支的人在今晚就缺席了,而其他的人還繼續跳到最後一刻。而我在「早會」上場的緊迫釘人前,就先溜之大吉囉!

巴赫曼朗誦比賽,第四天賽程

在早晨新聞的掃讀時,我注意到昨天一條漏網新聞,一條大家都沒注意到的真正醜聞,朗誦比賽的新贊助人威利玻璃公司獲得3sat電台訪談機會(Villi-Glas,事實上這家公司之所以出名,正是因為他熱衷於此)。這次這麼做,就可真是太越份!在朗誦活動開始的時候,作為活動的贊助人在朗誦開幕典禮上致詞、並且,頒獎的名稱還是冠上贊助人的名字,這麼做並沒有什麼不對。不過公營3sat電台利用Villi這種廣告手法來為他趁機宣傳,並且是在不用付費的情形下,就讓他獲得這麼一個免費播放的宣傳機會,這在我看來,這麼做可做的真是太離譜啦,丟臉了唷!3sat電台,如果不是這麼做的話,還會是個找不出毛病的電台!

還有,少見的情況,文學份子中關心克拉根福爾特、與克恩騰市(Kärnten)文學處境的作家竟是如此少之又少,

而這個現象也真是個大哉問!隨眼望去,貪婪、偏執又計較了耶。我從沙攤一眼望去,就看到排名老二的女性內衣知名店Bordelle就矗立在眼前;不過克拉根福爾特的市中心到了現在,卻連一家像樣的大眾圖書館都找不到。就連,克拉根福爾特的約爾格.海德博物館(Jörg-Haider-Museum)也因訪客人數的稀少而關門大吉。而約爾格.海德那尊可憎的紀念像,現在就立在克恩騰市的Gurk河畔。

「朗誦比賽」讓人吸睛注意之處:就好像,哪些的參賽者該要進級到短單名錄內、誰又該落榜?哪位參賽著該獲得獎項肯定、而誰又不該得?哪位參賽者才是該獲得「英格寶.巴赫曼朗誦大獎」的真正得主?這在過去,觀眾心中的問號從未有如這次般的巨大。

緊張中、又夾著些刺鼻味!我一頭栽進問號的迷團中。當我必須把這獎項頒給誰的時候,我可從未有過如此這般的猶豫不決啊……

有了!對克恩騰來說,這次的評審帶有高度的爭議空間、也是一次空前的勝利 ── 一位具有斯洛維尼亞裔背景的朗誦女作者(左圖),在比文朗誦時,所描述一段游擊隊的故事,獲得今年「英格寶.巴赫曼朗誦大獎」評審的最後青睞。

這個結局,讓人還能接受!(最下圖:觀眾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