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圖書業2011年行銷通路整體表現,負分的背後有許多因素
過去這一年,德國圖書業內所有行銷通路的營收表現,皆以負分見收(原文連結)。許多人都說,這是圖書業本身特殊的因素,而造成負向營收的結果,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提出她的評論:
過去這一年,德國圖書業內所有行銷通路的營收表現,皆以負分見收(原文連結)。許多人都說,這是圖書業本身特殊的因素,而造成負向營收的結果,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克莉絲汀娜.舒特(Christina Schulte)提出她的評論:
在大家的眼裡,數字七是個神奇的數字。或許,我們馬上也能在圖書業看到這樣的神奇魔力。德國圖書業在連續七年營收上揚後,現在來到轉折點。聖經畫像上,在經過七年豐收年後,就該輪到七年貧瘠年,風水輪流轉在這種情勢下,甚至無法讓人對此作出想像。對2011年來說,德國圖書業營收發展走勢,第一次又再度繳出負1,8%的營收成績,且圖書業內的所有的行銷通路,只見零下一片寒冰徹骨。實體零售書店面對實體困境已然習慣:自2010年起,就已吃下市場營收負2,8%敗仗(2011年:負3%)。
經濟發展在德國圖書業的逆轉趨勢,這是整體經濟反向的結果。這股反轉力量並非預料之外。零售業者從過去五年以來,在2011年是表現最為豐收的一年,圖書業卻是與零售業的正向走勢脫勾。同樣,反過來看,零售業者又如何能從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中脫身。許多的人都說,這是因為圖書業特殊的因素而導致這種負向成長 ── 而非是因經濟的整體性帶來的牽連。舉例來說,線上圖書交易熱絡的趨勢已然踩住,成長爆發的階段已經過去,也因這個緣故,線上行銷的這條通路,就無法作過多的平衡。
不過,從另一面來看,這些特殊理由當中,也包括圖書價格不斷的降低,德國統計局與批發物流業者的最新統計,這價格再度來到穩定的狀態。圖書業者自己造成的問題,得要拿出解決的可能辦法。況且,越來越多的書店業者對出版社提出警醒,要製作出價格比較貴的書籍。除此之外,當然還有電子書與數位閱讀器逐漸發展成型的市佔率。在過去幾個禮拜以來,踏出的第一步,值得讓人說出個所以然的市場營收,以目前來看,營收仍未達到目標。這方面,目前暫時不會期待有任何能夠作出營收平衡的成果,要說這是冷酷無情,卻也不是,而是要把可能轉動的螺絲給拴緊了 ── 這樣一來,德國圖書業就不會在往後六年中,繼續吃下營收下滑的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