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9

數位變革 ── 誰是掃把星?誰是北極星?

數位變革 ── 掃把星與勇氣推手

目前大家在線上炒作,以及在為實體書店找出正確策略的當前,就把書店書店業者表現出讓人難以致信的創意才華給很快的忘在一邊。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史堤芬.浩克 (Stefan Hauck)提出他的評論:

「我們若有意讓一切保持它該有的樣子,這就得讓一切逐漸變成自己該有的樣子。」;這句話汲取自義大利作家Tomasi di Lampedusa的一本敏銳文學小說《豹》。書中主角Don Fabrizio所說的這句話,這是作者對當時的廣大群眾,在社群進行一場徹底變革時所發出的心聲。這句話讓我得要常常深思,如果這是形容實體書店碰到數位變革的轉變時刻,這會是什麼樣的情境。

書店人員仍有意繼續銷售特別商品,就像是文學圖書,能在博大豐富的文學典籍中選出書店要陳列、銷售的書,向書店客戶提出忠肯的建議。實體書店若是還想靠著販售文學書來讓自己生存下去,就不能再用從過去用到現在的老套;眾人老掛在嘴上說:您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您並非是象牙塔裡留下來,遙想當年,自己曾是如何愛在公開場合風光的那一位。問題是:書店未來要何去何從的大哉問,哪些的書店策略是最為成功許下保證,這就只有鬼才知道囉!只要是和數位炒作新聞有關連,就能讓實體書店變得更有看頭。許多書店人員把這句格言「我在這裡,這就是一切」給合理化的叫人懷疑。這幾乎就像是在毫無計劃下的四處摸索 ── 要說這也算一種策略,這可就不對了。反而是書店的經營概念,以及誰是書店所要鎖定的目標客群,這才是這句格言的重點。有越來越多的書店人員在數位世界裡逐步探索,這條路該要如何前進,就市場的成功與失敗進行檢視。實體書店的數位營收,有一天會獲得巨大利潤的回報,相信的人卻是不多,不過他們知道,書店的數位營收佔有百分之五,這時,這營收比例也是不容小覷。

至於您問實體書店的明日市場在哪,這可就要問掃把星與勇氣推手了。前者會說「我們還是不要自不量力吧!」;後者則說「我們一定能把這事辦得漂漂亮亮!」您想,實體書店的未來會是屬於誰的呢?實體書店存續與否,這很可能不是只單靠數位命運的前途而已啊!不願創新的書店人員,不是這裡、就是在那裡碰到了難題。書店業者表現出如此讓人難以致信的創意才華,可惜,就在數位鈴噹響了一下後,就又很快沈寂消失。發現創意的可能性:Ikea知道的,書店人員可早就知道了呀!

進一步閱讀「有點不一樣的書店業」,請查閱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當期報導(第三期,25/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