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6

年度暢銷書是用來測量文化 ── 對,還是不對?

年度暢銷書 ── 這是用來測試市場銷售人氣的溫度計,而非用在測量文化上

去年度(2011)暢銷書當中,幾乎有半數書目是源自於出版之都幕尼黑,這種現象突顯出,顯然是企業規模達到某種程度的出版社,能夠在市場上成功帶出暢銷書的可能性就會提高。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米歇爾.羅斯勒.葛亨(Michael Roesler-Graichen)提出他的評論:

德國書市上每年推出的圖書當中,好書當中最好的一本書,這不儘然與市場高銷售量劃上等號;不過從暢銷書這一端來看 ── 不論書評人是否會對暢銷書美言兩句,可就沒有一家出版社會捨棄撥出出版經費,給適於廣泛大眾閱讀、且又深富市場挑戰性的出版企劃案。一本書要能登得上暢銷榜,攀登的方法並不像登山探險隊的攻山計劃(何況爬山攻頂失敗的人,並非少數。)書籍來到市場前線,若不是老是發生鎩羽而歸,就是出乎預料在市場上爆紅,就像作者約納思.約納森(Jonas Jonasson)在去年讓我們看到的例子《百歲老人,從窗口一溜焉跑開》(原文連結)一般。當然這決非一夕偶然,而這本暢銷書是出自於藍燈集團旗下一家出版副牌Carl's Books的發行傑作。從年度暢銷書的整體總表現來看,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幾乎有半數的暢銷書是來自於慕尼黑城,那裡有藍燈書屋與dtv重量級出版社在地坐鎮指揮。一家企業在發展到某種程度規模時,計劃要上市的書目,在來到書市前線後,顯然提高展露頭角的發跡可能性。

從dtv的例子來看,我們還得要加入另外一種考量元素:書籍規格的大小。位在慕尼黑的這家出版社,在年度暢銷榜上,可是亮出九本文學小說,個個在暢銷榜上名列前茅;從另一面來看,偵探高手尤希.阿德勒.歐兒森(Jussi Adler-Olsen) 以一本《救世主》勇奪2011年書市銷量最高的暢銷小說,我們姑且不去探究該名作者天賦異稟的文學才華,以及該書幕後推手是如何在市場上為該書推波助瀾;怎麼說來,《救世主》拿出這等市場的好成績,還得要歸功,這書是人人付得起的精美口袋書規格,在市場上對外供應。我就舉個例子,另一家出版社,就好比是巴斯泰.旅北(Bastei Lübbe)也跟著起而仿傚。穿上包護書衣下的文學精裝硬殼書,在市場上失去了買氣;反而在專業書籍方面,市場上比較能夠看得到精裝書的身影。

在年度暢銷書單上,您注意到了嗎?犯罪、奇幻、性愛把暢銷文學團團圍住(Top 20:Belletristik);若是從暢銷專業書籍來看(Top 20:Sachbuch),人物傳記與政治家的相關書籍,則是受到書友們的喜愛 ── 至於指導暢銷書方面(Top 20:Ratgeber),讓人看得出只要是教導書友們學習,自己如何能判斷出吃對食物的相關建議,就算是拿到市場暢銷的鎖鑰。從去年暢銷書的整體表現作出綜合整理,市場反應出書友心靈的三種基本需求:對於良善娛樂產生樂趣、對宏偉的響亮傳奇感到好奇 ── 加上,書友們開始注意起,純正食品的營養價值,就是沒有攙假的純食品受到重視。

莫非,您是把年度暢銷書當成是測量德國文化的溫度計,這麼認為可就不對了 ── 德國文化的本身,也不會這麼認為。

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當期(Heft 1 S. 16/17)專文「好書當中最好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