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2

艾西柏恩與建設結親合併案,誰是輸家?

艾西柏恩與建設結親合併案,誰是輸家?

足球比賽的規矩簡單又明瞭:雙方對陣,何方戰敗,一看便知;畢竟在足球賽場上只能有一位贏家!不過走出賽場後,一般說來,事情可就變的複雜許多;場外發生的事是有可能演變成兩敗俱傷的憾事。艾西柏恩出版社與他的大股東馬提亞斯.寇和(Matthias Koch)之間偏偏就是走入這條崎嶇小道。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霍爾格.海曼(Holger Heimann)為您頗析其中道理:

財務週轉不靈讓艾西柏恩陷入經營的泥淖,通常這對企業而言,這會是一件讓人發愁的憂心事;不過,艾西柏恩向法蘭克福梅因茲法院提出破產申請,給人反倒像是在展現自己的勝利姿態:這麼做卻是讓艾西柏恩啥也沒贏到,只會讓寇和暫時吃下失去艾西柏恩所有一切的苦果 ── 他為艾西柏恩投下百萬資本的持股不會對建設出版社帶來期待中的投資回報。寇和在艾西柏恩四十八位在職員工中只提供其中十三位遷居到柏林的工作聘書;而其餘的員工就只能獲得解聘通知。寇和能夠提供給艾西柏恩「最佳出路」的可能性,這對多數員工而言是還不夠好。

難道說,艾西柏恩自己宣告破產的結果就會比較佔優勢嗎?艾西柏恩想要脫離目前的財務危機、上演個鹹魚大翻身,這像是不太可能的事兒!艾西柏恩需要的是資金:一位新投資人。不過艾西柏恩到目前為止不讓自己找到就是!企業併購之事,要是沒有熱心員工的穿針引線可就難辦囉!過去曾經有過這樣機會的員工,現在離職受到別處雇主工作條款的約束。而出版社不可或缺的拿手出版強項:這項要求對艾西柏恩來說,吸引要求特別知識的好奇書友而前來叩門的出版企劃案,有好長一段時間沒見有啥動靜。

不過,要是論到讓人眼尖的出版企劃案,建設出版社也沒好到哪裡去。建設嘗試想把艾西柏恩的企劃創意納入建設出版企劃當中的另類創意奇招;這,看起來似乎能夠讓人理解。不過,這還得視建設鼓動出版創意的展翅高飛力量能有多充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