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2

出版社歷史大事紀有何用處?

出版社歷史大事紀有何用處? 

我們未來的記憶,就從我們努力建立檔案的紀錄中獲得。林克思先生,請問您如何詮釋圖書業與出版社歷史大事紀的意義與「用處」的價值?

克里斯多福.林克思 (Christoph Links):如果有人像我一樣,選在1989年秋季和平革命進行的當中,成立一家出版社。那個時候的時機點,人們看到的不是過去的歷史,而是把目光朝向前看。怎麼說來,在和平革命期間所發生的ㄧ切,應該可以是表現的更加勇敢、更有批判、更富於冒險精神來進行。總歸起來,東德圖書業過去歷史的集權化,當我們再度用「驀然回首」檢視,給人並非是個適當的評價。不過,兩德統一後,各路人馬從起初的狂喜歡騰漸而轉到非得從專業化的移轉來謀和。多年下來,市場的各方條件變得越來越嚴苛。然後,有人就提出疑問:到底同事們都是怎麼解決的呢?接下來,另一個問題就像連珠炮似的蹦出:那麼出版發行人到底是有何神通,竟能在這麼艱難的處境下創立一家出版公司呢?那時,我開始研究起出版社的歷史,諸如UllsteinInsel、以及第一次大戰期間獲得德意志帝國最高勳章榮耀的殲擊飛行員庫爾特.沃爾夫(Kurt Wolff) 的歷史故事。就在柏林洪寶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向我提出重新建立東德出版歷史的提議時,我不加思索就答應下來 ── 沒有冒出我會因此從中獲得哪些利益的不好念頭;還有,就算是在比較平價的情形下,該如何把有代表意義的書目推出上市。2009年3月,我就在這種情況下出版發行2000本書,並在一年之內全都銷售一空;隔年,修正後的二版又重新回到書市。這個動作在無形中就洗掉過去一些的刻板印象,並讓讀者清楚瞭解到東德今日發展的新面貌。

過去被我一直視為是個會打鼾的德國出版書商協會,在我出版這些書籍之後,協會點召我成為協會歷史委員會的會員。這可真是個哪門子的誤會啊!協會歷史委員會致力研究納粹時代圖書業界的角色定位,而大戰之後的東西德雙邊的圖書議題也才剛放上抬面受到各方群雄的激烈討論。這個動作不僅僅是在為未來的文化記憶作出紀錄,並且是在保存、維護歷史檔案資料上盡到我們應該盡到的責任。最後,未來起跑的人應該能從翻閱我們寫的紀錄中得知東西德統一後 ── 德國圖書歷史的一頁。

克里斯多福.林克思 (Christoph Links)在柏林以自己的名字創立Ch.Links出版社。2008年的博士論文題目:《東德出版社的命運 ── 出版私有化與出版私有化後的結果》。今年春季,Ch. Links出版發行《Kiepenheuer出版社的百年歷史風華》與《萊比席書城旅遊導覽 ── 歷史篇》

http://www.christoph-links-verla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