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3

零售書店發起「在地購買」運動......

書店小姐的給予與接受;書店的網路社群

書店小姐為來到書店的書友、書友的小孩提供在地服務,在大家的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這位書店小姐親不親切呢?若是這人還算親切,大家就會喜歡往書店跑。書店網路社群的原本形式就是給予與接受。德國出版書商週刊編輯史堤芬.浩克 (Stefan Hauck)提出他的專評:

書友的股子裡不論是否帶著一股大都會的牛脾氣,不然就是老愛自謙是個啥都不懂的鄉巴佬,不管怎麼說,在我們當中,大多數的人是不會想要每隔半年就搬ㄧ次家,相反的,會在一個地方定下來,向下扎根,逐漸發展出盤根交錯的關係網絡,就從生活習慣,人與人間建立出來的信任感來發展。此外,一個人會去哪個商店購買生活用品,就像是在Edeka超市、麵包店、週末新鮮市場等等,在各式各類的購物商店中,也包括了書店。地方上,這些商店都成了指引人們購買東西的地標,店裡面五花八門的商品,能把一個地方裝點的富有吸引力。

心理學家其實老早就知道,書店小姐在應對進退時的柔軟身段,常常比起商品的價格,還更能左右顧客的購物決定。現在,書店小姐開始對書友的購物心理下功夫,分散在德國聯邦各地書店,倡議發動大規模「在地購買」運動。這是帶有強烈的推薦性質,而這也算不上是新概念。聰明的商人在做生意時,透過各類的活動,善用心理學來吸引附近潛在的客戶上門,為在地書友服務。書店小姐緊貼城市的生活脈動一起作息,為新一代的讀書人指點迷津,以及穿梭在媽咪之間,在她們的身旁還帶著咿啊學語的小寶貝;在忙碌的時候,書店小姐對白領階級的上班族可也沒掉以輕心,若是看到上年紀的書友來到店裡,這些銀髮族自然享有書店小姐優先服務的禮遇。

書店小姐為來到書店的書友、以及書友的小孩提供在地服務,在大家的腦海中,第一個會想到的是,書店的這位小姐親不親切呢?若是親切,大家就愛往書店裡跑。書店網路社群的原本形式就是給予與接受。

尤其是在一些受到荒煙蔓草啃蝕的小地方,這時候,書店在小地方的地位,重要性就會越發突顯出來。零售業者當然沒法一個人面面俱到,讓自己和位在城市都會團體中的其它個別業者相繫在一起,而這對許多零售業者來說,也就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若是書店對外公開談論店內產品時,書友就會知道,舉例來說,他能在半夜的時候,到他所在地的零售店購物,在線上商店下單。在地購買─,以及通向全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