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圖書館協會(dbv)對此呼籲立法者在釋義著作權法條時,採取一種「學術性、且較為親切的行文」來撰寫著作權法規。就保護著作權法目前形式來看,過於片面,成為有意通往知識,並想以此謀利者的專門通道。
協會發佈訊息中指出「圖書館協會支持著作創作人獲得合理報酬。通往知識之路,若是作出沒有必要的限制,這就會阻礙教育、學術、研究,並且還會明顯危害我們國家的創新力。」
然而,dbv把焦點特別著眼在使用電子拷貝學術文獻,以及在學院研究時,對著作內文情境的迫切需求上。dbv主席莫妮卡.齊樂(Monika Ziller)表示「我們這裡需要」,這攸關到「保障不同位置的權力」。支援教學使用的「學期儲備數位教材」,這在圖書館看來,就會把聚焦特別放在電子拷貝的使用行為上。
齊樂說:「立法者」,「在這裡,從使用形式的最初考量上,大學和高等學院圖書館要跟上時代發展,在校內要能提供符合時代發展的配套措施。Dbv支持敦促廢除著作權法第52a限制,以及在過去這段期間以來,大多數的高等學院與大學為平日教學儲備學期數位教材,這已成為無可取代的事實,Dbv主張讓這成為長期的權力保障。
而「孤兒本與絕版書」形成的數位化議題,有待研議的最新需求。到目前為止,在圖書館內,還有上千本無法數位化的書籍,因為這些書的著作權所有人不詳。此外,還有非常多的著作不再具有授權興趣。這裡得要找出務實的解決辦法,圖書館便能以此為據,讓這些「隱密寶藏」轉入數位世界。
德國圖書館協會發佈的兩頁聲明文,可在這裡下載。